現在生活在埃及的埃及人其實跟古埃及人不屬於同一個血緣的民族,如果真的要考究起來, 應該只有科普特人才能算是古埃及人留下的子孫。科普特(Coptic) 這個字來自希臘文,係指在埃及的基督徒,從鄂圖曼土耳其時代就飽受歧視與侵略,他們長久以來活在深山的洞穴中,以苦行的方式繼續他們宗教信仰。

在穆斯林當政時期,科普特基督徒被視為次等公民,不能參與政治,在法庭上所有的證詞都是無效,更不用說想對外傳教。許多人為了爭取社會和經濟地位,只好忍辱負重改信伊斯蘭教。

這個情形在19世紀默罕默德阿里時期得到改善,他們社會地位漸漸提高,在埃及社會逐漸提升知識水準,站在經濟領導的核心。但是到了埃及總統納賽爾的時代,科普特人再度遭到強力打壓,原因只有一個,那就是他們不是阿拉伯人。

但詭異的是,在歷史上,埃及人本來也並不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。

世俗的納賽爾倡導「泛阿拉伯主義」,施行阿拉伯化,為了鞏固埃及在中東的領導地位,埃及振聲疾呼說服自己也說服別人,成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。

今天,科普特人屬於埃及的少數民族,大約佔只佔了埃及人口的10%,近年來由於飽受壓迫,在阿拉伯之春運動後,他們在混亂的政治風暴中成為更大的受害者。科普特基督徒往往成為穆斯林兄弟會欺壓的對象,還成為ISIS綁架及屠殺的目標。

聖馬可相傳是最早將基督教傳入埃及人,他在尼祿皇帝統治羅馬的時代來到亞歷山卓,成功的讓這裡的人接受了基督教。到了三世紀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進行了基督徒大屠殺,科普特教徒受了前所未有的迫害,這一年也被稱為「殉教年」。 懸空教堂是科普特建築的頂尖藝術品。這座教堂建於西元三到四世紀間,是一個長方形的大會堂,為了掩蔽耳目,他們用棕櫚樹的樹幹把教堂的尖頂圍起來,兩排列柱撐起木造的屋頂,將聖堂一分為三。

教堂的壁畫多為受難的基督徒聖像與聖物,另一邊的畫像有大天使加百列及聖母,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有點悲涼。

科普特人的十字架特別的醒目,圍著一圈的荊棘,他們的十字架不僅沈重,還會被芒刺劃破身體,但是在這個眾多龐大勢力的回教地區,他們還是堅持著,直到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