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weto還有一件事情是南非人絕不會忘記的–是Soweto Uprising
南非是一個充滿各種種族的國家。住在南非的白種人主要從歐洲移民過去,他們主要的語言是南非語(Afrikaans),或稱南非荷蘭語,主要從荷蘭語發展出來的一種方言。
17世紀中,荷蘭首批移民登陸南非,開啟了西方殖民主義在南非的歷史。隨著荷蘭移民的到來,荷蘭語開始在南非被這群歐洲移民所使用。
到了18世紀末,英國人佔領了南非,成為這塊土地的新主人。由於英國人掌管了政治上的權力,英語也成了政府機構和教育機構的主要語言,也就是說,這時候說英語的人比說南非語的人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,南非語也因此被謔稱為是一種「廚房裏的土話」,成為二等方言。
這群在南非的白人,漸漸的有自己的民族意識,在建立自己國家的過程當中,「南非語」也變得越來越有強烈的政治意涵。20世紀初,在南非語言運動者和民族主義者的共同努力下,南非語為官方語言。
1948年,由南非白人所組成的「南非國民黨」上台執政後,南非語開始從「被壓迫語言」轉變成「壓迫者語言」。為了鞏固以種族主義,南非國民黨制定了一系列和種族隔離相關的法律,把種族歧視貫穿到經濟、社會和政治等各個不同層面,甚至在教科書甚至強調黑人先天上是低劣的種族。長期以來的種族歧視點燃了怒火,再加上南非政府強制推行南非語教育,打壓其他種族的方言,學校的孩子們開始拒絕上學,走上街頭表達抗議。
1976年6月16日這天,在索韋託這個黑人社區,終於爆發最激烈的衝突。
警察發起武力鎮壓,開槍掃射學生,手無寸鐵的年輕孩子們就這麼應聲倒地。幾天之後,衝突擴大到附近的鄉鎮,最後遍及全國。6月16日當天有個年僅12歲的小學生被槍殺之後倒地,一個路人抱著他,小學生的姐姐邊哭邊跟著他們跑向最近的醫院。這一幕剛好被記者拍了下來,整個事件才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。這個12歲的小學生叫海克特·怶得森,他只是整個事件的眾多死傷者之一,但卻成為整個歷史事件的代表,在索韋託還有個海克特·怶得森紀念館,就建立在他受害地點旁,為了讓人們銘記為了民主而奮戰的人們。
等我們參觀完博物館,又在門口等了二十分鐘,沒錯!我們的俄羅斯朋友又不見了!
在許多事件,人們記憶的方式,是以特定的圖像、符號,
諸如越戰中的阮玉鸞處決阮文斂、金福逃跑的畫面、飢餓的蘇丹、敘利亞溺斃男孩,
都造成深遠的影響,甚至直接影響當事人。
這種方式固然具體、快速而深遠,卻也難免見樹不見林;
若干年後,人們記住的是符號,而不是符號背後的脈絡。
不是說約翰尼斯堡治安很差嗎?俄羅斯朋友好像完全不在意呢。
(聽說莫斯科的治安也差強人意,莫非嗅到家鄉的情境?)
讚Liked by 3 people
槍擊民眾的那一幕,好像有出現在電影"曼德拉-漫漫自由路"裡,曼德拉是因為群眾被槍擊才改變作風,開始使用暴力.
讚Liked by 1 person
0 通告